四年級老KK說:


小學時候,老師喜歡以"的"與"得"考考我們錯別字,於是一般狀況下,名詞後面接"的",動詞後面用"得",形容詞與副詞分得清清楚楚,這是四年級的我所受的國語教育。而今年歲漸長,不知何時開始,各種文章,乃至報紙新聞上,"的"與"得"被混用得一塌糊塗,遍地錯亂,叫人看得混身不舒服。同為四年級的大春老爺,您看,若要撥亂返正,這還有救嗎?


答曰:我不想這麼大的問題。每天抱著十幾套大部頭的工具書,為自己覺得應該進一步認識的字和詞作一點功課,這樣就已經吃不消了,沒能力也沒精神去撥亂反正。


我舉個例子:有很多飽學的教授到處發表談話,勸大家不要說「每況愈下」,說這詞兒是不對的,應該是「每下愈況」。


這樣對嗎?


其實還是祇知其一。每下愈況是《莊子‧知北遊》的原文,意思是估量豬的肥瘦要看豬小腿肉的狀況,豬小腿越低的部位肥了,就表示這豬是真肥了。況:明白、明顯、清楚。


到了南宋時的學者洪邁筆下,第一次用「每況愈下」──也就是故意顛倒「況」「下」兩字的字位──來形容「情況越來越壞」之意。這是刻意地、幽默地轉用古語,今日一知半解的蛋頭學者祇知人云亦云、到處糾正那些使用「每況愈下」之人,殊不知自己根本不明白古典語言轉用、諧用的奧妙。他們四下裡撥亂反正,我看是越撥越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