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詩譚〉──台灣詩壇常見的拗救      撰文/張夢機


 


在一首律詩或絕句的寫作中,假如能夠明瞭拗救之法,必會因拗反諧,以奇取勢。不過,吐茹之間,自有定法,其平仄並非可以隨意更換的。如果不瞭解這一點,,而輕言「一三五不論」者,一定動成牴牾,不但達不到「讀之有泠然之調」的效果,恐怕還會產生墜甑碎瓦的噪響。


拗救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單拗;一是雙拗。單拗是「本句自救」的現象;雙拗是「對句相救」的現象。古人對於拗句,是儘可能用救的,拗而不救的例子,頗為少見。


近體詩的拗救現象是從中唐開始的,但專門討論拗救的文字,至元代方虛谷的《瀛奎律髓》,才略加探討。一直到清朝,王漁洋的《律詩定體》、趙秋谷的《聲調譜》、翟翬的《聲調譜拾遺》與董文渙的《聲調四譜圖說》等,對律詩、絕句的拗與救,都有清楚的說明。律絕的拗救方式很多,由於篇幅所限,在單篇專欄之中不能一一論列,這裡僅就台灣目前常見的拗救現象,條述於後(特標相關於拗救之法的仄聲字為紅色、平聲字為藍色):


一.        凡「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子,第三字最好依譜作平,如不得已而拗仄,那麼當句第五個字須改用平聲以救轉,句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換句話說,在此句中,第三、五兩個字,必用一個平聲字,否則就失黏了。這話不是隨口講的,讀者如果不信,試翻閱一下唐宋詩,便知此言不虛!詩例如:


夜夜竹枝(許渾)


月照客船(顧況)


二.  凡「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子,第六字可拗平,但第五字須改仄聲以救轉,仍然合律,句式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詩例如:


      直道相思(李商隱)


      桃李春風(黃庭堅)


三.        凡「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兩句中,上句第五字應平而仄,這叫做「拗」;下句第五字應仄改平,這叫做「救」。拗與救發生在兩句中,所以稱「雙拗。」詩例如:


暄涼書問千里,場屋聲名十年(楊萬里)


月明古寺初到,風動閑門未歸(項斯)


 


 


〈水滸傳影集觀後〉    張夢機


霸氣梁山久已消,當時水寨接雲遙。


尚流千載英雄恨,付與去潮。


汶(音問)河:即汶水,在山東境內,與濟水迴合梁山之下而成濼。相傳劇盜宋江嘗嘯聚結寨於此,世稱梁山泊。


〈老厝〉               張夢機


牆多蘚色瓦如鱗,風竹生窗夢亦青。


門外長流,換來千畝稻花馨。


〈秋襟〉               張夢機


天氣微涼雁不過,蝸居岑寂似山阿。


孤燈影壁紅暈,幽幔迎風翠波。


靜裡閒猶披史籍,睡前渴欲飲星河。


庭邊蛩與樓心月,惹得離人涕淚多。


 



 


 


臨水飲月           張大春


江波宜到掌中看,和酒作寒。


吩咐詩腸聊醞釀,雕成幾絕共吟歡。


 


臨水撈月           張大春


賞心人對忘川看,一剎處寒。


最惜波間明白瘦,掬來鱗影入空觀。


臨水怨月           張大春


四時消息一天看,悴影腴姿無暑寒。


十二回圓,離人萬里作麼歡?


 


冬夜讀妙法蓮華經    張大春


寒披澹月破袈裟,商略枯禪天女花。


倦寫形魂近真諦,空觀法相慣深嗟。


程釐普渡情覺,方寸恆河數沙。


妙悟何如風夜灺,靈光一點接朝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