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君寧小姐原文:


這個問題我同意apprentice的説法,大概因爲自己也是北方人,儘管亦不曾親耳聼過此种説法,讀至此處並未覺阻礙,直覺此物就是日常口語所謂“爬(讀陰平)灰”,即絲絲縷縷狀的懸垂於屋頂的灰塵,過年前掃房時要清除之而后快的物事。若打掃不慎,“滿頭滿臉都挂着”這種狀況是現實中可能發生的呢。這個比喻狀流蘇的迷茫狼狽是很恰切的,先賦聲以形,再摹其情狀,由其聲音的斷續模糊到頭腦的昏亂迷糊,簡直就是“灰頭土臉”更形象具體的寫法。

至於水壺之“吊子”的“吊”,當是俗字,正字應該為“銱”。朋友說曾聼“桶吊”的説法以之指水壺,我認爲正字是“銅銱”。當然,這是另一家子的話了。

從構詞法看,“塵灰吊子”其構詞正如“尾巴橛子”,表意義的核心部分(詞根)在前兩字,後面是類詞綴,口語化更形象的説法接上去。去掉後面次要部分不影響詞義,如此看來,此物亦是“塵灰”,不是“水壺”(吊子)。未知我的分析是否正確,聊備一說,供有興趣的朋友們繼續討論。如果這個真的是北方口語詞,算不算張愛在寫海上故事中一次口誤,不,筆誤,無意透露了她幼年北方生活經歷的底色呢?待考,要能請教趙元任先生就好了。


 


倒是扒灰,可以另外說說。


清王有光《吳下諺聯》:「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然。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


固有以王安石之子王雱夙慧而罹癲疾,復疑其貌不類己諸說,乃及於主持兒媳另嫁之事,故生蜚語。並謂安石瞷其寡媳起居,本無他意;而媳誤以為有情焉,遂題「風流不落別人家」之句於壁,安石扒去其灰以杜人疑。此說已不經,更甚者為安石與兒媳片紙留字,藏於灶灰之下,暗傳情思,此更荒誕無稽者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