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得幾個字〉


                          


有些字實在離我們遠去了。你看到它們,會因為太陌生而產生好奇,試著唸它的上邊兒、試著唸它的下邊兒,或者左邊兒右邊兒;心存一些些僥倖,彷彿是有極其微小的可能誤打誤撞地說對了。不,他們其實比你失去聯絡四十年的小學同學還難以辨認。它們離開了常人常識的世界,要人花心思去認得這樣的字,有一點接近去為鬼唱名的意思。


然而有些人一向相信:鬼的確是存在的。它們悄悄溷跡於人間、甚至為人間之驅使者所運用,多半隨時生活在你我的周遭,但是形貌音容不能為生前交親之人所復辨,其僝僽可想而知。


字也是如此。一旦那意義的需求存在,人人能言之道之書之解之,則彼字一息尚存,吾人永矢弗諼,活上個幾千年,也司空見慣。然而短命甚至夭壽的字,若非「假鬼道以續命」,恐怕就祇有留待那些泥古成癡的人去把玩、欣賞、惋歎了。我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警告過我:「某字某字所從來不易,若不善加珍攝,眼見就要一命嗚呼了。」父親用的是一種玩笑語氣,說的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僻文奇字,聽在耳朵裡,卻頗令年少的我油然而生憑弔不捨之感。


「假鬼道以續命」就是父親打的比喻。那是因為有一回我問他:「『打破沙鍋問到底』是甚麼意思?為什麼打破了沙鍋要問到底?」


答案一點兒也不新奇:「璺(音『問』)到底」實是「打破沙鍋」的隱語。自從出現了「璺」這個字以後,它從來沒有過別的意思,所指即是陶瓷玉瓦石骨一類器皿上出現的裂紋,在託名為揚雄所寫的漢以前古地域詞彙書《方言》裡,有「器破而未離為之璺」,到了唐代的孔穎達注《尚書‧洪範》的時候,還能明確說出:古人用燒灼龜甲的方式作占卜,解釋占卜結果的依據,就是龜甲上能夠出現五種「璺拆」的形狀──「其璺拆形狀有五種,是卜兆之常法也。」


隨著古代封建制度的崩潰,占卜的形式在中古以後澈底改變了,更多不同階層的人參與了占卜事業,也發明了許多新的占卜方法,使能得到更快捷簡單的答案,以及架構更豐富玄邃的解釋系統,這燒灼龜甲的勾當就此算無聲無息地結束了。沒有人能夠辨認「璺拆」,也就沒有人在乎燒灼龜甲而顯現的裂痕還能兆個甚麼東西了。上帝與時俱化,掌握更新的溝通工具──宜哉璺之亡也。


但是在民間代代相傳的地方語言裡,璺恐怕一直未曾遠離裂紋之義,「打破沙鍋璺到底」乃經驗常識──沙鍋質脆,一觸即裂,這是一句不消多作解釋的廢話。但是作為一句歇後語,用「璺」以射同音字之「問」,加之還兼具打破沙鍋的小小暴力,就顯得問出一個究竟的堅決程度了。


然而已死之字不容易復生,可憐這個裂隙之義的本字「璺」果然與大多數的國人無緣,在我多年來亂數隨機查訪之下,能寫出此字來的人寥寥無幾。我是直到最近才摸索出原因的──


當我跟快滿六歲的張宜說:「來,跟爸爸學一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道理罷!」


「為什麼?」


「你沒聽說過『打破沙鍋問到底』嗎?」


「是『打破沙鍋你要賠』吧?哈哈!」


我還是一筆一畫教了她這個可以畫出會意圖像的字來,言語間還不時地表演出森森然的妖靈之氣:「一個像鬼一樣的字喲!像鬼喲──」


等我把這「璺」和「問」兩字說得不能再清楚之後,張宜說:「你又不是在學校,幹嘛這麼有學問哪?哈哈!」


「璺」這種鬼字沒人關心,因為大家都知道:出了學校就甚麼都不必學也不必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