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冶長君迴響指教:


夢機先生此篇文字按:指樓下〈奪胎換骨〉)三言兩語就簡單、清楚、明白地解說了作詩的奪胎換骨。

延伸本文說明,奪胎換骨之法,非僅作詩,亦非限於規摹蹈襲古人詩意詩語,更加改造,其實乃鍛句煉字作文之法,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論文語言均得施以奪胎換骨,為我所用。

談藝錄中,錢鐘書先生舉嚴幾道《復太夷繼作論時文》一五古起句︰“吾聞過隘門,相戒勿言索”,乃西諺Il ne faut pas parler de corde dans la maison d’un pendu也。論王靜安,則以其少作時時流露西學義諦,句如“人生過后唯存疑,知識增時轉益疑”則為西洋哲學常語。(P24以下)

此間主人亦常有轉換外語入詩文之舉,不過我現下無法舉例。記憶猶新者,係其嘗以Frost氏「林中有二路」詩,回答網友林中路之提問,令人耳目一新。中西文轉換,如林語堂把英語To stand the time-test well改為中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將中文之「啼笑皆非」以between tear and laughter用於英文,此二句換骨之後分別成為中英之慣用語,是為著例。前讀英人James Legge翻譯之詩經,譬如my heart is wounded with sorrow之於「我心憂傷」,亦常有驚奇與新鮮感。

張愛玲的英文極為典雅,讀來就像吳薾芙時人著作,毫無中文痕跡。與張同期,以Love is a many-splendid thing揚名西方的女作家韓素英,英文亦絕佳,但讀其著作,讀的固係英文,感覺卻句句都是中文;每一句英文均展現濃厚的中文氣氛。嘗聽韓演講,她穿旗袍,說英語,談中國,腔調卻是法文,嫵媚極了。不知我對語文轉換之感受,如韓之例,是否有文學理論可以解釋說明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