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好意思寫如此寫道::


避免累贅,後輩簡短意見,若有不敬處,懇請見諒..
後輩與友人很幸運參加了昨日舉辦的簡訊文學獎
在此表達一點個人意見

我想這次文學獎的評審在生活上發送簡訊的機會是不是不太多呢?
評判重心似乎完全向「文學」傾斜,而非「簡訊」
(後輩以為重點在「簡訊 "Short Message"」。

以日常生活言
簡訊如此輕盈的媒體是否足以承載「文學」來傳送
對絕大部分的簡訊使用者來說
收到一則文以載道的簡訊
是否能以評審老師的觀點來閱讀簡訊;
是否能有與評審老師類似的感動
老實說,後輩覺得是可疑的

而照大部分評審老師的觀點看來
與其說是「簡訊文學獎」
毋寧稱為「極簡文學獎」
更來的貼切
不知您覺得如何?

不過親身與眾評審老師接觸的體驗
也深深覺得
「真正的作家」,沒那麼簡單哪


 


答曰:謝謝賜教。這是我在現場播放的錄影談話中強調:「一個人對另一個特定的人發簡訊,一定有話說!」的原因。


至於徵文「向文學傾斜」(這個句子有一點文學)的問題,倒是有一點感想。試想:若不向文學傾斜,要向哪裡傾斜呢?向高尚的情感傾斜?向正確的意識形態傾斜?向時尚的普世價值傾斜?向符合科學論證的社會正義傾斜?好像都不壞,不過,繞幾個圈兒想想,若要技術判準,恐怕還是得回到修辭上來分高下。


的確,設計徵文題目很難,尋找引人入勝的語言更難,我猜想:提升言說品質大概就是一個總的關切吧?我們希望看到富有奇趣、機智、引人遐思、別出心裁的言談,而不是題供處世箴言、勵志小品或說說笑話而已。在這樣的關切之下,文以載道一直不是我們評審的考量。也正因如此,我們祇能從語言素質來判斷應該得獎與否。


我想我們都同意:語言素質之良窳祇是文學成立與否的一個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使用手機簡訊的人也不必關心文學傳承發展的重責大任是否繫乎升斗小民之輕言偶語之間。不過,參加徵文者大約都知道:來競賽的人在活動中並不是不是真正發簡訊給某人的user,所以多多少少也不免為情而造文,評審的工作之一就是悉心體會那「造」的動機、技術、感性形式……如果運氣好一點的話,也許還看得出參賽者發簡訊時的誠懇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