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跟老朋友reader問聲好!


謝謝reader和Simon可貴的意見,我把這兩段文字放大,悅目易讀!


reader如此寫道:


嗜書與讀書本就是兩回事,
嗜好某事大多有其生理及心理因素,建議先反省嗜書的感覺內容,
是文字癖(可能與大腦功能有關)?是文句癖?是意義投射?還是前世習氣?
也許您的隨時隨處"看"書就跟別人的隨時隨處"聽"歌,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同的,
那麼即使您照表操課學了如何"讀"書,可能也會事倍功半。
另外,嗜書或讀書跟學歷都毫無關係,跟有沒有思想也不呈比例(這是大多數的狀況),這是要先澄清的。


─────────────────────────────────────


Simon如此寫道:



我認為其實這位愛書人所敘述的並不是她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環境缺乏吸引學生學習的元素。看書不就是一種最好的學習嗎?它並不是為了任何目的而學習,純粹是因為喜好與興趣,教育界缺乏大春老師這種生動的說書人,來向我們闡述數學和生活上有趣的關聯以及引領我們進入英國文學的領域。然何以致此?我認識一些身在教育界的朋友,發現許多老師其實都不懂得思考。他們不知道要怎麼把自己有的東西呈現出來,從他們的碩士論文就可看出端倪,我沒有刻意批評誰,但是我所認識的六年級教師大都是從網路剪貼資料拼湊出的論文,曾經向他們問過:「為什麼會做得這麼痛苦,題目不是你定的嗎?」他們的回答很妙:「定這個題目是因為沒人寫過!」為什麼同樣的題目不再探討呢?因為大家的資料都是從網路上來的。這個現象使我驚覺,老師們自己都對教育如此不認同時,要如何吸引學生學習?


    如果連碩士論文都不是挑自己有興趣或想法的,是否代表了從國中高中到大學,教育體系都沒有給他們一個找到自己想要什麼以及激發學習動力的機會?以致於他們走上了岔路卻回不了頭。畢竟從小到大一切都由分數來決定一切,而非興趣或性向!


 反觀現在的七年級,他們頗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卻沉迷於電視網路等多媒體的感官刺激,而減少了與書的接觸,以致於基本素養普變不足。但我們的教育依舊沒辦法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若干年後,又會有許多愛上網而荒廢學業的人。因為我們的教育始終是被迫及被動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