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京滬歸來奉寄諸友之十一‧致李銳


 


山西李銳,小說家,謂有香格里拉組合者,成員為藏族青年二、栗僳族青年二,參與電視選秀大賽,以「一樁意外」機智問答獲雋,蓋有本事也。是日焉,四青年至碧塔海邊,睹環湖杜鵑方落,芳菲覆波,魚爭出啖花,俱醉,各翻浮。繼而老熊自林間貿貿然來,拾漂魚而飽臥,亦大醉。余謂此景天實授之,非人所能道,小說家止步可矣。


 


杜鵑如雨漾湖雲,


釀作山青染日曛。


春託魚癡浮夢碎,


藥迷熊啖遠波紛。


曾經神遇人無語,


賸有天工思不群。


此醉消磨誰道得?


落花深處但憑君。


 


附註:


思字去聲。


杜鵑花古稱躑躅或山躑躅,是著名的觀賞性植物。品種很多,分布的區域廣泛,在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皆有適合生長的品種。方以智《物理小識》中記有「杜鵑花即躑躅類,有大紅、粉紅、黃者,千葉可珍,喜陰畏油煙,映山紅有紅白深淺,皆單葉,左者取汁可染。」另外,清康熙五十六年修的《諸羅縣志》記有「杜鵑一名山躑躅,大紅名送春,淺紅名迎春,平泉花木記紫躑躅,即此也,開放海叢,豔麗奪目。」連橫《台灣通史,卷二十八虞衡志》載:「杜鵑,雞籠山上野生頗多,開時如火。」及「山躑躅,花較杜鵑而小,色紅,苗栗山中野生極多。」李幸祥《台灣藥草事典》中稱羊躑躅「別名山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客家語稱羊仔不食草…」為何號稱「見青就吃」的羊仔不吃它呢?原來杜鵑「味辛,有大毒」。鄭元春《有毒植物》亦將杜鵑列入,並載「有毒部位:全株,花、葉毒性較強。中毒症狀:人畜誤食,會產生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呼吸抑制、昏迷及腹瀉等症狀。」雖然如此,但它仍可當鎮痛劑、驅蟲劑及外傷藥。日本《染料植物譜》有「奈良地方以山躑躅之葉煎汁當染料。」的記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