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冶長君來文,大字張貼如下:


「夯」字假借為熱門義是否由於打擊與感覺之間的聯繫,是實證(然)命題(positive preposition),可資客觀證據檢驗,即比較古今中外語言對「打擊」此一概念的演變或/及中文其他字符假借之法則以為判斷。該命題成立則為「真」,反之為「偽」。求真,吾人分辨事物認識的對錯而言,發現事物間必然或概然的法則,即得事物真相,沒有以己意造作變動事物真相,即沒有錯誤,故謂之真。科學求之真之義即如此。故所謂真之意義,本無所謂善與不善。此真既不含有善的意義,故真善應分別而說。

以夯字之使用應回歸字典辭書既定之用法,倘此見解倘無法以客觀證據檢驗,則為規範(應然)命題(normative proposition)。相對於真,規範命題討論的,為善與不善。是謂「價值判斷」,屬道德範疇。接受此命題者,即以之為善。

真即現實,善乃價值。現實與價值,人類世界裡彼此獨立又依存的二個範疇;而世間諸「相」不過吾人透過此二元觀念形成的圖像。知識提供吾人者,得以分辨事物真相之工具;道德提供吾人者,社會人倫之行為準則;宗教提供吾人者,超越此現象界,以求永恆之道理。

實證命題經檢驗而得其真偽。偽,即錯誤。我以地球為平,此信念可用科學證據檢驗。如地球非平,我應變更過往誤持以為信念之見解(theory)。規範命題,個人所持價值,即我以為善者。我以之為善,其既無法以客觀證據檢驗,必須建立於「信」。信此價值,我之行為即應以之為準繩,反身躬行,踐行盡信,故有所守,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有違反,應導正者,行為也,非見解也。

所謂「真理愈辯愈明」係就實證命題言,對價值命題不適用。3加2是5,不能有7之存在(十進制),亦不容有堅持7的行為。言論自由,對待規範命題而言規範命題無從客觀檢驗,即不能辯證,職是,道德價值觀僅能踐行體驗。【道可道,非常道。】

民主必容忍且承認社會不同價值存。此民主制度之本也、根也,民主聖殿所奠之基。摧毀、禁止、打擊、排斥、乃至任何有害他人價值、道德、或宗教之信仰信念,即為摧毀民主之本根。信仰民主自由者,我必維護他人不同之主張,尊重他人遵循或實現其個人價值之理想與自主,就如同我要求別人必須尊重我的價值,我因此價值所為所不為之行止,以及,我對自己執持價值表達之意見。

社會亂像,多由混淆實證與規範二範疇而生,部分則因有心人把原本價值的命題,改頭換面以實證命題形式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