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大同寶寶詢問:

偶閱翰林版國中國文第一冊第八課(第91頁)
其中說到"拚命"一辭,註解"拚"讀做ㄆㄢ四聲,經查
此解應是由教育部國語辭典來的(上頭還說一般讀成"拼"是誤讀)
然而又經查遠流出版的辭源
拚有五個讀音,當"捨棄"時可讀做ㄆㄧㄣ一聲,與"拼"通.
不知聽哪個才好?

─────────────────

答大同寶寶:

拚和拼是一個字?是兩個字?

寫作「拚」的字和寫作「拼」的字有沒有可能只在某個意義上互通,而在其它意義上並不相干?這是一個思考文字流變和應用趣味的大方向。

我們現在受教育,常常基於回答考試的方便,而習慣了只問:「哪個對?」「哪個不對?」

我要說的不是這種東西。如果你要的答案祇是「哪個對?」那麼底下的文字就可以不必看了。

「拚」字在《說文》裡就有的,許慎依小篆之形解釋,說是用手「揮棄物」,讀若ㄆㄢ\。

因為作為聲符右半邊也具備意義──「弁」(讀ㄅㄧㄢ\),小而緊的帽子(通常都是服勞役的下等人為辨識身份而戴的),一般人不樂戴或不屑戴,故以為棄置不用之意。這應該是「拚」字最原初的意思──雖然現代人聽來頗覺解得有些迂遠。

「拚」的另一個較古的意思是「掃除」,讀音為「ㄈㄣ\」,這個字最早出現在《儀禮‧聘禮》:「不腆先君之祧,既拚以俟矣。」

此外,《詩經‧周頌‧小毖》:「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此處的「拚」讀「翻」,意思就是上下飛翔。在這個意義上的「拚」和前兩個意義上的「拚」,讀音都不同,但是命運卻相似:都不太被使用到而奄奄一息了。

「拚」字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大約是在南北朝以後,有了另一個讀音和解釋。此音與本字的聲符相同,讀若「ㄅㄧㄢ\」,拍手或用手拍打之意。這個音讀和意義也極少用,呈半死狀態。

再晚些時,到五代前後,我們會在詞人的作品裡大量發現這個字和「拼」字同化了,它有兩個都通用的讀音,一個是「ㄆㄧㄣ」,一個是「ㄆㄢ\」──我個人以為是楷書字形相近的緣故。所以在牛嶠的一闋〈菩薩蠻〉裡,作者會這樣寫:「須做一生拚,盡君今日歡。」宋代張孝祥的〈鷓鴣天〉詞:「今宵拚醉花迷坐,後夜相思月滿川。」

至於那個「拼」字。中國最早的一部字書《爾雅》裡就收錄了。讀音是「ㄆㄧㄣ」,原本是湊合之意。它的聲符兼具意義,指用手將物體相合。所以也有「綑綁」的意思。不過,一旦因同化的結果而寫成「拼命」,就不好讀成「ㄆㄢ\命」;一旦寫成「拚命」,那就讀成「ㄆㄧㄣ命」或「ㄆㄢ\命」皆無礙了

現代人習慣了用「拼(ㄆㄧㄣ)命」,是長久以來俗化用字的結果。但是我不以為讀「拼(ㄆㄧㄣ)命」就是錯的,我們的語言有約定的習慣、也有俗成的習慣。語音大勢如此,何必吹毛求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tory 的頭像
    istory

    張大春的部落格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