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來老師講「西遊記」,個人以為是近幾年來說大部頭最好的一部。當然,輕五絕不敢更無暗指您其他著作章回說的不行之意!除了結合錢先生大作,未來恐怕還有《大唐西域記》,莫賀延磧,即沙河,分明是河,其實卻是廣漠,其大如海。有關這部書,我認為乃最符合南方朔先生針對遊、傳記的定義、所記約略是:「自第一個經驗的驗證重回第一個經驗的往復。」以及更多的唐代人文典故與環境面目於其中裹述,獲益之深,遠勝自己瞎燈暗行地摸索。

我最大興趣在唐史,而事實上,老師說話中的李大亮是個非常值得討論的人物、頂頂實實的貞觀舊臣、大人物。有唐一代,可說是我國受胡風影響最重的時代,這個原因當然是統治階層的出身,泰半就是胡牧民族,既不是如朱元璋那樣小農,更不是像女真那樣滅於元,暫屈於明之下的分封衛制。他們不同於元朝的是,自北魏以來的大遷徙,是有計劃的粉碎舊閥,並爭取新的武裝與權力核心(皇帝)。他們對中國、所謂的「中原」,展開了具有「共識」並長久「亦師亦敵」的雄厚經驗。尤須注意的是時間,他們與中國久交融,很諷刺的是,主因是中國自身失調,發生內戰,南朝時就有許多百姓投奔魏的實例。

上述「亦師亦敵」之「師」,固然是指效法,然更緊要的,是對中原門閥特意拉攏甚至殷殷服膺,服膺什麼呢?服膺繼起的新政權也不敢抹煞、輕覷的地方勢力的「自我意識」。這批人,人地通熟而有威望與智識,智識在亂世的幫助,除了良禽擇木的眼力,最顯見之一就是能「造謠」。諸位隨意挑揀本史書,裏頭必定有關造反份子當取代舊政權的民歌、神蹟、天證等等。而後地方勢力結合農民,星火燎原。看南朝、隋唐很清楚,繼國者與其幕僚,往往不是門閥,要不就是前朝拔鍊出的幹吏或後裔,用現在的話說,有政務官、有事務官,至末養虎自噬。譬如初唐之李密、竇建德,可不是帶月荷鋤歸的良家子,後者是地方之豪。或南朝之宋廢帝就多次懷疑蕭道成不臣之狀甚明,拿他肚臍當箭靶,有意假戲真做。

如果肯稍稍注意新舊兩唐書中列傳的欄目,極其明顯有先來後到之序,無關高低臧否,但是你很清楚可以看出各帝人才交替的脈絡,一國之式微。或清 趙翼對兩唐書之優劣說了很多,好比舊唐書父子合傳,如傳十二之李綱、李大亮,傳二三之薛收、禇亮;新唐書則多分立,誰又該傳不傳,誰又傳則紊亂等。

蕭瑀,是李唐初出身最高的前皇族子弟,高祖是崇佛崇過頭的梁武帝,曾祖昭明太子,祖蕭察,後梁宣帝也。李大亮於舊唐書,尚在蕭瑀之前;同時他就是「前朝拔鍊出的幹吏後裔。」祖李綱,後魏朝的刺史。是個標標準準混血兒,傳記說「其先本居隴西狄道,代為著姓。」著姓,指的自然是李。他追隨過李世民的難纏對手-王世充,特擅長安撫降敗,化為己有,將乘馬分給貧弱,與胡和談以保民,我們不難說,這是幹吏後裔承繼之使命與處世精神,保地安境,而後聲名得以揚播。這樣一個人,並非圓滑又懂懷柔而已,討吐谷渾,這李大亮曾為河東道行軍總管,與大總管(總司令)李靖等出北路,大破敵軍,俘其名王,虜雜畜五萬計。吐谷渾同西魏、北周遂起之党項關係密切,位在党項之北。就在隋煬帝大業五年,就已曾發動滅吐谷渾之戰,當時的可汗伏允,便躲藏入党項。

而李大亮最大特色,是不背恩。老病時,太宗親為調藥。這是李世民最像宋武帝之處,到哪而都秋毫無犯,市恩,顯得是亂世中清流一股。李大亮亦如此,除了安族黨,他每當宿直,必通宵假寐,就連市恩的「玩家」唐太宗都不免感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臥。」這又是另一種反餽的政治手腕。早在太宗釋宮女歸鄉前,李大亮就散盡高祖李淵賜婢,陋筆或有不察,但在初唐臣中,我看似乎這是最早的釋婢。

又據我所知,印度自明代,佛教滅絕。唐禪宗於武后大興,天台、華嚴、淨土都可說至唐而盛,前後,還有甚多關於印度人反而來華論法的記載。老師說唐代關防森嚴確實不錯,知識、銅鐵、兵器,概不得私輸,到北宋時,關卡亦還有此例。而天竺國方面,對於佛法之輸,也是戒備森嚴。佛學,可說該國最高奧義,拿《楞嚴經》的疑案來說,此經為梵僧般刺蜜帝賚至,傳聞遭關吏查獲,遂以刃割膊藏之,以避追查。至武后神龍年,房融在廣州制止寺得此經,房融之子,就是房琯,唐玄宗開元時作<封禪書>。封禪,看似禮敬天地,實際卻是各代皇帝較功、彰顯太平的大事,歷來有格封禪的,屈指可數,就連漢光武也曾躍躍欲試。按說,此經翻譯在武后神龍年間。房融南貶是史實,但父子史載中,卻找不著有關經書始末。這樣大的一樁事,就此湮滅,是為保護般刺蜜帝嗎?為何這本經書的漢譯特為不明呢?三藏法師就不一樣了,他的終身職志是取經,另個便是譯經,高宗顯慶三年移西明寺。取、譯之間寂滅,「破斥南北,禪義均弘」,有沒有這麼平淡的一生?有沒有這麼執著的一生?

藉這塊地方放肆,無非還是對李大亮、三藏法師真正人格的敬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