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趙老大很客氣地說:


我游泳五年,天天游,也沒想過如何有感而發的寫一首詩,請指點迷津.


答曰:說指點太沈重。不敢,以下是一點小經驗。


我一開始跟著先父寫舊詩的時候還是個蒙童,至今三十五年有了。當初是從近體五七言律絕入門,先死守格律,一字不肯放過,也就是很笨很笨地寫「平平仄仄仄平平」之類,前後不減三五百首。上大學唸了中文系,講究多了,每一首寫出,都去對四聲譜,看看平水韻中有古入今平或古上今去……的,也都找出來校正。當然,有時不免失檢,但那是極少數。


之後用自己喜歡的詩家之作當譜子再打個三五百首,到了這一階段,就可以略涉於古體了──我自己在十幾年前是把陶淵明、王摩詰、蘇東坡、黃山谷四家打了不少,每一首的每個字都釘住平仄不放,反正不當是作品,就當是功課。各家也都臨摹了百把首,幾乎可以誇口爛熟了。


直到最近五年左右,我開始在News98網站上跟幾個好朋友一起寫,自己有事沒事、也不管發表不發表,反正養成了時時刻刻在寫的習慣──到此刻為止,並不算多,加總又有兩千首不到──大體而言,不再打譜了。差不多也就是從幾年前開始,真把寫詩當成一個「事業」在做。


這就得回頭看一個基本面:這麼一兩千首亂七八糟的東西,有漫興好玩的、有認真創作的;都是生命的痕跡。漫天胡地塗鴉練習是一回事,那種玩意兒就把它當成是運動員的「重量訓練」,隨時在寫、甚麼都可以寫。至於真正當成是作品來寫的,則是另一回事──這時自己會要求題材對自己的牽動。不能構成自己知性上的啟悟或者情感上的波動,就索性不寫


很奇怪,真當成是作品的,往往不大敢拿出來給人看。帶孩子游泳的這一首、以及之前的〈聽寂〉、〈看空〉和〈檳榔行〉這幾首,依我自己不客氣說:是拿得出來給人看看的。


還是強烈推薦張夢機先生所寫的《古典詩的形式結構》‧駱駝出版社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