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敏媽質問:
小一新生中午放學 有幾個家長能中午十二點後就不用上班的 軍公教全都辦不到 只有正港有錢請得起外傭 家裡隨時有健康老人可看顧小孩的家庭
真正最有利可圖的是安親班 可憐的是家長荷包大失血 還要擔心安親班的品質 可憐的是學童還要背書包集體換上課場地 交往另一群來自好幾個學校的安親課輔同學 再將同儕文化及腸病毒新流感帶回家
有就學子女的家長 深知其中的痛苦 我們的教育部無視家長雙薪才能養家活口 中午讓孩子放學 誰接啊 納稅人繳的錢 教育品質堪慮外 連受教時間都打折嗎 難道不清楚連幼稚園都延托到晚上六七點嗎
真的是很氣人 教育部最該檢討的是中午放學這件事 談什麼小學讀五年 請不懂教育的人 不要動不動就拿國外的學生上課時數要來比照臺灣 這是很不合理 同時沒就整個層面來看
答曰:我很怕跟憤怒的媽媽說話,
但是有幾個邏輯上和現實上的問題應該釐清。
孩子接受一定時數的國民教育是一回事,
托兒照管是另一回事。
請不起傭人、家裡沒老人、
父母雙薪微薄無暇照料課後子女等等,
這都是可以納入公共政策之考量的現實。
然而絕非一籮筐丟到學校去上國英數就能了事的。
而我前一篇貼文以及蘋果今日的專欄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56342/IssueID/20100713
所揭櫫者,正是上課時數問題,
而非家庭支援問題,請勿混為一談。
網友張揚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
我把其中我認為的關鍵字染紅了請看:
當雙薪及單親家長在為經濟打拼時,孩子要去哪裡?
並非所有家長都是朝九晚五的固定上下班,個人以為政府要大力輔導與輔助社會支持系統,
唯有加強社會教育,才能減輕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的壓力!
父母上班,孩童留校,
這就是學校發揮了社區支援。
但是我們這裡的問題是:
第一,留校絕非唯一選項,或者也可以這麼說:
留校「加課」更不該是選項。
第二,留校當然要比較安全,
起碼交通和治安上的顧慮要少很多,
這就涉及作為留置孩童場所的學校
如何在社會支援這個概念上發揮作用;
仍不是因地制宜地讓孩子們
從事所謂的正課學習。
第三,從上述第二點看,
學校減少授課時數並無礙於學生留校;
學生留校時間加長也未必要增加授課。
其間端賴如何發現並發揮學校的
「社會支持」功能,
也就是說:
訂定政策與實施方案的教育公部門
對於孩童在校的生活之充實
有些甚麼比「教英文」、「教數學」、「教國文」……
更生動活潑的想像。
敏媽,我家也是要早出晚歸接送孩子的,
我家也是沒有外傭和健康的老人的,
我家孩子要是能在學校裡多呆幾小時,
我也能歇歇腳、喘喘氣、躲躲懶。
但是讓他們在學校裡上那麼多的「正課」
卻是不對的。
如果我們都有誠意讓必要的學習
更豐富、更多樣、更有效率、
更像遊戲、更能鍛鍊體能、促進發育,
誰會反對孩子留校呢?
這個政策的設計牽涉到很多層面,
身為家長而且薄有專業或一技之長的社會人士
已經在很多學校的很多班級
發揮了這種支援力量,
也提供了多方面
導護、教養、分享、示範和課外輔導的服務。
我的想法是中央層級的教育行政單位
要有更清晰想法和更積極的作為,
在一天下來已經精疲力竭的學校師長之外,
另外組織一個專業教養的團隊,
其中也可以有自願參與的家長,
也可以有合格、
但無缺可補的一部份專業教育工作者
(人稱流浪教師)來合作,
發展非主流學科──
也就是和升學考試無關的種種活動,
舉凡是你能想到有多少不傷身體的
娛樂、運動、美術、工藝、植栽……都可以納入。
這樣的遊戲教養一旦實施,
就整體的學能養成理想而言,
「正課」的時數甚至還可以適度減少!
這是國家和政府之所以存在的責任,
而你和敏爸並毋須疲於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