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張詩譚──第二話‧仄韻五古     撰文/張夢機


 


兩張詩譚的第二回合是仄韻的「五言古詩」。這一次所發表的,仍然是張夢機先生的兩首作品〈舊游〉,以及我的兩首和作〈過寺〉。張夢機先生特別為說明五古這個體製而寫了一篇短文,我將之改得白話了些,染色顯示於次:


一般說來,五言古詩是不講究平仄的。但是自清人王漁洋《古詩平仄論》,趙秋谷《聲調前譜》、《聲調後譜》、黃庭詩《五古平仄略》等書相繼行世之後,他們對於五古作品的分析,持有另一種看法,而漸漸為學者所接受。


譬如趙秋谷《聲調前譜》對此曾有提示。他說:甲、詩句以避免入律(按:也就是避免合於近體詩的聲調)為原則。乙、如果出句(一聯中的上句)全似律,則落句(一聯中的下句)必拗;反之亦然。要之,兩句一聯中,不得全都符合了律句。


張夢機先生所著的《思齋說詩》之中,收錄了一篇〈杜甫北征與韓愈南山詩的比較〉。用這兩首五言長古的平仄一一驗證趙秋谷之說,結果發現兩詩都能夠合於上述甲、乙兩項提示,很值得讀者參考借鏡。


一般寫古典詩的人多以為五古不需要講究平仄,謂以無法為法,甚至可以隨興而作,其實並不盡然。如果依照趙秋谷的說法,古體雖然不像近體詩那樣有固定的平仄,卻仍然有必須遵循的法則。


 


為了不害於隔,在深入翫味欣賞古典詩詞之前,建議先大體瀏覽幾遍,尋檢較難解的字句,仔細揣摩,體會之後,再將這些詞語還諸詩句之中,體會上下文的作用。


比方說:第一首開篇的「岧」這個字,無論和「嶤」、「嵉」、「嵽」連用,都是高聳、高峻、高遠的意思。


「岧嶤」和「游衍」、「蓊葧」一樣,是連綿字,兩個字的形成的一組詞,多有聲近義同形似的特徵,而兩個字所表達的也是一個特定的意義。「游衍」──從《詩經‧大雅》到謝靈運的詩〈行田登海口盤嶼山〉都一樣──作為一個連綿字所聯綴的詞(必須拋開「游」字和「衍」字在其他方面的意思)所表現的只能有一個意思:就是隨意遊逛、不受拘束。「蓊葧」、「蓊勃」甚至「蓊渤」也都一樣,是意義相同的連綿字,形容草木茂盛。這種字平時不常見,一旦用在詩中,映眼得趣,會給人一種蒼然近古的感覺。


在〈舊游〉的第二首中,也使用了另外一種刻意近古的手段。像「乘桴客炎洲」。「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出於《論語‧公冶長》,很常見的一個典故。但是後面接的「炎洲」,就稍微不尋常了一點。炎洲本來是神話裡一個南海炎熱的島嶼。《海內十洲記》說:「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北岸九萬里。」但是到了這一首詩裡,炎洲便明顯地成了台灣的借喻。


此外,「老蜃穴」一詞也有類似以古澀之語,使能生動意象的作用──六出之花(六瓣的雪花)不入老龍之穴(形容山勢盤屈幽邃),原本是很簡單的用語,,可是用蜃字取代龍字,就顯得勁拔古奧,別見奇趣了。


大崗山,位於高雄岡山,山內有超峰寺,香火鼎盛。詩人之作令人心嚮往之,掩卷頗思一遊。這兩首〈舊游〉最值得學習的是結句,都流露出一種由「風物召人」而自然跳脫的生動情感,像是要拿美麗的白雲回去補衾被,以及用雪花的皎潔來譬喻為人的清白,俱見巧思而情味深摯。 


 


〈舊游二首〉  張夢機


岧嶢大崗山,游衍得幽趣。


沿鐘尋寺門,禮佛香幾炷。


遠眺青煙升,知有樵戶住。


偶然發長吟,轉身旋忘句。


蓊勃夏木森,蟬鳴閒吾步。


摘食多桂圓,浮嵐入衫屨。


欲攜片雲歸,留與補衾布。


 


昨抱梨山蒼,今踏合歡雪。


登樓望奇萊,皚皚何皎潔。


下有雲海生,猶堪自怡悅。


乘桴客炎州,未嘗見銀屑。


本謂六出花,不到老蜃穴。


豈料躋嶺顛,寒光冷似鐵。


縱欲捧之歸,清白與誰說。


 


──────────────────────────────


 


〈過寺二首〉詩看似分別與張夢機先生的〈舊游〉相和,但是〈入妙祥山寺墟,乍雨忽晴〉、〈醍醐寺看飛櫻〉兩題實一,而且相互補充、發明。都是藉由遊寺所見,體會到生住異滅的周流不居,以及生死福禍的互倚相生。作者也刻意使用了擬古的語詞,像是以「墟榛」形容荒莽,以「瀧瀧」形容雨貌,取「臙支」而捨「胭脂」,以及用「蹁躚」(另一個形容曼妙舞姿連綿字)來狀述落櫻在風中遨翔的專注情態等皆是。詩後的兩個小注不祇點染出詩句用語的來歷,也可以算是作者提供的延伸閱讀。


敬和兩首:


 


〈過寺二首〉  張大春


 入妙祥山寺墟,乍雨忽晴。



窅然見墟榛,瀧瀧浥清趣。


山門莎草深,入劫灰幾炷。


再訪行遲迴,身業安得住?


屐痕過叢殘,消磨黍離句。


晴雨瞬息間,生滅如追步。


相值已別離,相攜唯杖屨。


此遊覺何如,一衣乾濕布。



 


醍醐寺看飛櫻



風來過垂櫻,吹蕩似飛雪。


開時競臙支,離去揚冰潔。


即此匆促春,雍容見愉悅。


無心愁短長,蹁躚任泥屑。


寺名曰醍醐,根性故託穴﹡。


滅劫兀豔容,寒狂過於鐵﹡。


一眄到天涯,不與俗人說。


 


﹡《大般涅槃經‧聖行品》:「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從佛出生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言醍醐者,喻於佛性。」


﹡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乾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